如果你是 Weekly I/O 的新讀者,我每週會分享五件我學到的事,幫助你我更了解這個世界,並活出更充實的人生。Rumination 系列是 Weekly I/O 中最受歡迎的文章。你可以在這裡閱讀前一篇。
安安,
我覺得定期回顧過去所學非常有價值,可以藉此反思,並將新舊知識建立連結。
在這篇 Rumination 中,我會從 Weekly I/O #81 到 #85 中,挑選出我覺得值得回顧的學習,並將它們分門別類,再與我從 Weekly I/O 所有過往所學中得到的相關資訊相互連結。
希望你們會喜歡!
說故事與寫作
奇幻作家 Brandon Sanderson 的三個說故事元素:許諾(Promises)、進展(Progress)、回報(Payoffs)。[Sanderson 3P 說故事法] | 相關:[說故事的四個元素] [娛樂體驗的三個要素]
寫作是將網狀的想法,透過樹狀的詞組,編碼成線性的文字的過程。[寫作是將網狀想法轉為線性文字] | 相關:[語言與創造力]
「沒有獨特的訊息,只有獨特的信使。」("There are no unique messages, only unique messengers") - Jadah Sellner [獨特的信使,而非訊息]
克服在網路上分享的冒牌者症候群:如果這個內容對兩年前的你有價值,那就發表吧。[分享的兩年測試法則] | 相關:[自信心被高估了]
腦、心、錢包:三個問題,幫你找到寫作主題。[腦、心、錢包寫作法] | 相關:[拖延症與頭腦-心靈-雙手]
心理學與認知科學
我們的情緒會影響哪些記憶更容易被喚起。悲傷的情緒會讓悲傷的記憶更容易被回想起來。[情緒與記憶提取] | 相關:[記憶提取與形成的情境] [鼻周皮層與既視感] [情感衰退偏誤]
壓力可以透過汗水傳染,藉由皮質醇(cortisol )的傳遞,在周遭的人身上引發生理壓力反應,形成二手壓力。[會傳染的壓力] | 相關:[情緒感染]
我們終將成為我們假裝的樣子,所以我們必須小心我們假裝成什麼樣子。[我們終將成為我們假裝的樣子]
我們有兩個自我:體驗自我與記憶自我。決定我們是否快樂的,是記憶的那個自我,而不是實際體驗的那個。[記憶自我與體驗自我] | 相關:[時間與片刻]
思考可以強化肌肉。光是想像自己舉重,即使沒有實際進行,也能刺激肌肉生長。[想像力促進肌肉生長] | 相關:[望向地平線]
用心理學的解法來處理技術問題:電梯裡的鏡子,是藉由分散乘客的注意力,來減少他們感知到的等待時間。[電梯鏡子的心理學] | 相關:[設計中的六個心理學概念]
文化與社會動態
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溝通方式。高情境文化(High-context cultures)依賴隱性溝通和人際關係,而低情境文化(Low-context cultures)則偏好明確的交流和個人焦點。[高情境與低情境文化] | 相關:[自由貿易與單一文化]
人們發文的四個原因:想讓自己聽起來很聰明、想搞笑、想讓自己看起來很辣、想讓自己看起來很有錢。[發文的四個原因]
對想聽謊話的人說謊,你會變有錢。對想聽實話的人說實話,你能以此維生。對想聽謊話的人說實話,你會破產。[三種賺錢方式] | 相關:[給別人一個聆聽的理由]
「我自由,這就是我迷失的原因。」("I am free and that is why I am lost." ) - 卡夫卡 [自由與迷失] | 相關:[生命轉瞬即逝的本質]
策略與決策
設定目標不等於策略。只專注於願景、使命和價值觀,卻沒有找出關鍵挑戰並設計一套連貫的計畫來克服它,是不夠的。[目標不等於策略] | 相關:[忘掉目標] [新年新希望]
「最重要的事,就是讓最重要的事,成為最重要的事」。("The main thing is to keep the main thing the main thing.") — 史蒂芬·柯維 [要事第一]
想獲得不同觀點,不要依賴 Twitter 上的隨機意見。相反地,應該直接去尋找反方最精彩的論點。[尋找最佳反方觀點]
評估新機會時,要確保它有正向的最壞情況、指數級成長的潛力,以及能帶來複利效益的長期可持續性。[評估專案的三個問題] | 相關:[注定失敗時的選擇] [如何發現下一個大趨勢]
卓越的營運(operational excellence)可以透過流程達成,但精湛的工藝(craft )只能靠歲月積累。[工藝與歲月] | 相關:[Stripe 的營運原則]
記憶與學習
當我們閱讀時,是作者在替我們思考。如果只是重複作者的思考過程,我們可能會越讀越笨。任由自己思緒漫遊的人,可能比只會閱讀的人更有創造力。[閱讀可能讓你變笨] | 相關:[讀更少但更好的書]
我們的工作記憶(working memory)能容納的任務相關資訊有限。要執行複雜任務,我們應該將部分心力卸載到外部媒介上。[工作記憶與外部記憶]
大腦吸收資訊,就像在訓練我們看待世界的機器學習模型。即使我們忘記了所學內容,這些數據仍然訓練了我們的大腦和模型權重,以幫助我們做決策。[像訓練機器學習一樣訓練大腦]
雙碼理論(Dual-coding theory):語言和非語言資訊在我們記憶中是分開儲存的,同時處理一個想法的語言和非語言表徵,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記憶。[雙碼理論] | 相關:[提升視覺素養]
在紙上或螢幕上做筆記,不只是簡化了當代物理學或其他知識探索等複雜任務而已。做筆記,才使得這些智力活動成為可能。[筆記讓智力活動成為可能] | 相關:[為提供脈絡而寫]
總結回顧
試著從各個類別中,回想一個你覺得最有趣的學習,來鞏固你學到的東西:
感謝你的閱讀!
一個小請求:請分享你覺得哪個觀點最有用或最有趣!只要在 Substack 上用數字留言告訴我!
按讚和留言只需要 6 秒鐘,但寫這篇花了我超過 6 小時 🫶
和往常一樣,如果你最近有看到任何有趣的想法,也歡迎隨時寄給我!
期待向你學習,
程維
訂閱 Cheng-Wei's Update | 訂閱程維的中文更新 | 訂閱 Weekly I/O | Facebook | Twitter
this speaks to me in a language i cant understand
謝謝程維的啟發,我也開始建立了一則筆記(25 件我學到的事)
策略與決策(1、2)讓我最有共鳴,最近也在學習打造心流系統。萬維鋼老師說:「凡夫畏果,菩薩畏因,佛畏系統」。
新知的部分,我有highlight 提醒自己再回頭閱讀的是:
策略與決策(5)
記憶與學習(2)
說故事與寫作(1、2)
P.S. Henneke Duistermaat 的寫作課也很有趣,她的核心理念:為一個人寫作。
「People don't like to be addressed as a crowd. They prefer to read something that addresses them personally, directly.」
Happy rumination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