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追求原創、贏不了的爭論、教育不是一種物質
Weekly I/O #115:原創來自於顯而易見、贏不了的爭論、教育不是一種物質、高效但難以預測、打造長桌而非高牆
嗨,朋友們,
這是你每週的輸入與輸出。學習愉快!
透過預測測試效應(forward testing effect)幫你吸收的更好
輸入
這是我這週學到的東西。
1. 真正的原創來自於相信你的第一直覺、忠於顯而易見的想法,而非追逐奇特的點子或刻意賣弄聰明。過度追求原創,往往只會產出陳腔濫調和庸俗之作。
書籍:Impro: Improvisation and the Theatre
如果你能做的最「原創」的事,就是停止刻意追求原創呢?
劇場老師 Keith Johnstone 發現,許多學生、藝術家和即興表演者之所以會扼殺自己的創意,是因為他們拚命地想用新奇和聰明來打動人。他們將原創與怪異混為一談,卻忘了怪異往往只是在抄襲老招。
在劇場裡,觀眾對那些充滿自信說出的「理所當然」的台詞,笑得最大聲。當被問到「晚餐吃什麼?」時,一個差勁的即興表演者會拚命想出一些有創意的答案。但無論他們說什麼,反應都太慢了。他們可能最終擠出像是「炸美人魚」之類的東西。如果他們當時直接說「魚」,觀眾會更高興,因為這感覺真實而充滿人性。
表演者愈是直白,他們看起來就愈原創。
這聽起來很矛盾,但正因為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,順從第一時間想到的點子,反而比費力賣弄聰明更能展現個人特質。那些試圖模仿過去來表現「前衛」的作法,往往只是在不斷重複老梗。
Keith Johnstone 的觀點不僅適用於劇場。一個靈感湧現的藝術家,正是在順從那些顯而易見的想法。他們不會反覆權衡各種點子,而是接納自己的第一個念頭。貝多芬曾說:「你問我的靈感從何而來?我無法肯定地回答。它們不請自來,直接了當,我彷彿能用雙手抓住它們。」莫札特也承認,他並非追求原創,而僅是讓想法自然湧現。
如果莫札特試圖追求原創,那就像一個在北極點的人,試圖再往北走一樣。這樣的努力只會讓他離自己愈來愈遠。
當你不再伸手強求,而是從那些感覺顯而易見、自然而然的事物著手時,真正的原創才會出現。刻意追求原創,會讓你遠離真實的自我,最終產出平庸的作品。
2. 大部分的爭論,重點不在爭論本身,所以大多數的爭論,光靠論證是贏不了的。
書籍:Excellent Advice for Living
在同理心還是解決方案中,神經科學家 Lisa Feldman Barrett 分享說,當我們的伴侶或朋友感到焦慮或憤怒時,我們首先要做的,就是搞清楚他們想要什麼。
有時候人們想要的是解決方案,但大多數時候,他們想要的是同理心。人們希望被傾聽,但很少希望被說教。
這個原則也適用於爭論。人們希望被理解,無論他們的論點是充滿了數百個邏輯漏洞,還是一個都沒有。大部分的爭論,重點根本不在爭論本身,所以大多數的爭論,光靠論證是贏不了的。(Most arguments are not really about the argument, so most arguments can’t be won by arguing.)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