句子間的留白、被觀看如何改變行為、最溫柔的善舉
Weekly I/O #118:句子的留白、霍桑效應、最溫柔的善舉、複雜系統的四個條件、為「無所求」而感恩
嗨,朋友們,
這是你每週的輸入與輸出。學習愉快!
透過預測測試效應(forward testing effect)幫你吸收的更好
輸入
這是我這週學到的東西。
1. 意義在句子間的留白處滋長。作家刻意運用這些空白,邀請讀者填補未言明之處,藉由弦外之音創造驚喜、張力或情感深度。
Podcast:083. Edward Yang: Yi Yi(楊德昌:一一)
為什麼有些文字會讓人在閱讀時,不自覺地在句子間停頓?
這就是「句子的留白」,當一句話結束、另一句話開始時的思緒間隔。有時兩句話的連結很清楚,有時讀者則必須停下來,想像兩者之間的關聯。
在寫作中,這些「留白」邀請讀者參與一部分的創作。讀者不是被動地全盤接收,而是去感受那些未說出口的,並填補其中的空白。意義或情感,往往就在那片刻的安靜思索中滋長。
例如:
「開始下雨了。我們跑進室內。」清楚的因果關係。
「開始下雨了。她笑了。」為什麼?你必須自行腦補了原因。
「他將照片放在桌上。房間感覺更冷了。」不用明說,你也能感受到那份悲傷。
「所有人都鼓掌。她卻早已離去。」你會想像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。
「他關上門。十年後,她來敲門。」一個留白,就是十年。
作家們刻意運用這種技巧。句子之間的留白並非空無一物,而是讀者想像力介入的時刻。那份空白,承載了那些未說出口的話。
2. 霍桑效應(The Hawthorne Effect):人們僅僅因為知道自己正被觀察,就會改變行為。關注本身就會影響表現。
文章:Joanne Yatvin: Let More Teachers Re-Invent the Wheel, Or Why We Don’t Need Standardization
為什麼當有人在看的時候,我們會突然變得更有效率?
霍桑效應是在 1920 年代的一項工廠研究中被發現的,當時研究人員注意到,工人們的生產力之所以提升,僅僅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。這個效應指出,人們會因為意識到自己被觀看而改變行為。
我們是社會性動物,被觀看這件事的影響,往往比我們想像的還大。
用教育家 Joanne Yatvin 的話來說:
「當人們相信自己在專案中很重要時,任何方法都會奏效;相反地,當他們不認為自己重要時,什麼方法都行不通。」
霍桑效應幾乎無所不在。主管只要表示關心,就能提升部屬的績效。老師們會發現,當學生知道評鑑即將到來時,成績會暫時進步。
在更現代的場景中,人們也會利用這個效應,透過生產力監控軟體來提升表現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公開承諾或在問責小組中表現得更好。被看見的行為,改變了我們的作為。
然而,這裡有個問題。這個效應通常是短暫的。一旦觀察的新鮮感消退,行為往往會回到基準線。不幸的是,可持續的進步需要的,不僅僅是關注。
這也讓我想起電梯裡的鏡子心理學。
3. 我們所能做的最溫柔的善舉,就是極致地去追求一件能為他人服務的事,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會如何改變人的一生。
Podcast:Find Your X, Nurture Your N
我非常喜歡 Rick Buhrman 在被問到「別人為你做過最善良的事是什麼?」時的這段回答:
我們的大兒子 Theo 剛滿 7 歲,他出生後的前 6 個月是在好幾間新生兒加護病房(NICU)度過的。他最後被直升機送到印第安納波利斯的萊利兒童醫院。當我們在那間 NICU 住了近半年的時間裡,我們看到很多孩子過世。而那些孩子,大多沒有 Theo 病得那麼重。
我不確定 Theo 為什麼能活下來,但我知道,他能存活的一個主要原因,是在那之前的數十年間,有無數的護理師、專科護理師、呼吸治療師、醫生和外科醫生,全心全意地精進他們的專業。我可以給你說出非常非常多這些人的例子。
我知道在當下,這不一定被視為一種善舉,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我們所有人能做的最溫柔的事,或許就是極致地去追求一件能為他人服務的事,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將如何改變人生的軌跡。所以,對於所有那些醫護人員,雖然我知道他們大概不會聽到這段話,但我想說,我的一切都歸功於你們,因為他們給了我這份生命的禮物。
這讓我想起史蒂夫・賈伯斯說的打造卓越的產品,是我們對人類物種深切的感謝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