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明度錯覺、冷熱同理差距、低於平均效應
Weekly I/O #120:透明度錯覺、冷熱同理差距、低於平均效應、次可加性效應、罪惡填補空虛
嗨,朋友們,
這禮拜,我們要來回顧與探索一些實用的心理學概念和人類偏誤。祝學習愉快!
透過預測測試效應(forward testing effect)幫你吸收的更好
輸入
這是我這週學到的東西。
1. 透明度錯覺:我們高估了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對他人的可見度。緊張時,我們以為大家都發現了,但通常並沒有。這會影響我們的溝通、領導,甚至是與 AI 的互動。
文章:The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
每當你在簡報時感到緊張,並覺得大家都看得出來時,請記住這個認知偏誤:透明度錯覺(Illusion of Transparency)。
我們經常高估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對別人的可見程度。
想像有人正在提案一個點子。他們腦中充滿懷疑,確信大家都看到了他們的緊張。他們把別人分心的眼神解讀為大家已經沒在聽的證據。
實際上,人們覺得他們看起來很有自信。中場休息時,甚至有人稱讚他們的簡報。
這種情況無處不在。在感情關係中,我們假設伴侶不用我們說出口就知道我們的感受。在組織裡,領導者假設團隊都清楚他們的意圖。
透明度錯覺與聚光燈效應(spotlight effect)有關,後者是指我們高估別人對我們外表的關注程度。透明度錯覺則是高估內在狀態的可見度。
兩者都源於自我中心偏誤(egocentric bias)。我們天生會定錨在自己的觀點上。假設別人的觀點與我們一致,比起去理解他們實際的想法要來得有效率。
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?我們花太多時間分析自己的內在狀態,以至於難以將焦點轉移到他人的觀點上。
這讓我想起了三件事:
當我們跟 AI 對話時,如果它給出的答案不符合我們的本意,我們會感到惱火,即使我們的提示詞(Prompt)模糊得要命。我們期待它能讀懂我們的心。
當我們與他人交談時,我們往往希望被理解,甚至在我們完全理解自己之前。
2. 冷熱同理差距:冷靜時,我們高估自己在情緒激動時的理性程度;情緒激動時,又以為這種感覺會持續一輩子。這兩種預測都是錯的。
文章:Empathy Gap
想像一下,如果有人昏倒需要幫忙,你會怎麼做?你可能會說你會進行 CPR。但如果你真的身處那種情況,恐懼和焦慮可能會導致截然不同的行為。
這種差距就是同理差距(Empathy Gap),也被稱為冷熱同理差距(Hot-Cold Empathy Gap)。
「熱」狀態是指情緒激動的狀態,例如飢餓、恐懼和憤怒。「冷」狀態則是冷靜和理性的。
同理差距描述了我們傾向低估不同心理狀態對行為的影響,並做出只能滿足當下狀態的決定。
某人決定戒酒。朋友邀請他去參加派對。在決定要去的時候,他對自己的自制力很有信心。到了派對現場,焦慮和誘惑襲來。他沒預料到這一點。
心理學家指出了三種同理差距:
個人預期(關於未來 Future Behavior):我們無法預測自己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未來行為。一個感到放鬆的吸菸者可能會認為戒菸很容易。
個人回溯(關於過去 Past Behavior):我們記不得為什麼過去會那樣做。爭吵過後,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當時會發脾氣。
人際之間(關於他人 Other’s Behavior):我們無法理解處於不同情緒狀態的他人。一個精神飽滿的人很難理解睡眠不足的父母有多疲憊。
我們 Weekly I/O 的老朋友 George Loewenstein 在 1999 年測試了這一點。他問人們要把手放進冰水裡需要給多少錢。那些當下正經歷痛苦的人要求的錢最多。那些從未感受過的人要求的錢最少。
我們當前的狀態會定錨我們的預測。而解決這個問題最可靠的方法,是用過去的行為來預測未來。在做決定之前,先設想不同的情緒狀態。
在參加一個讓你擔心的社交活動之前,請回想一下:上次你有這種感覺時,實際情況是如何發展的?
3. 低於平均效應:面對困難任務時,我們覺得自己比誰都差。但這種困難通常是普遍的,並非只有你這樣。
文章:The Worse-Than-Average Effect
你有沒有覺得大家在某件事上都比你厲害,即使證據顯示並非如此?
這就是低於平均效應(Worse-Than-Average Effect)。我們低估了自己與他人相比的能力,特別是在我們缺乏自信的領域。換句話說,當任務很困難時,我們假設自己比平均水準還差,即使這項任務對每個人來說可能都很具挑戰性。
這與「高於平均效應」(Better-Than-Average Effect)相反,後者是指我們高估自己的能力。
簡單的任務讓我們過度自信。大多數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高於平均水準。具挑戰性的任務則讓我們低估自己。學習一門新語言?我們覺得自己落後了。
無論自尊心高低,任務的困難度就像一個定錨,會改變我們的判斷。
這解釋了冒牌者症候群(Impostor Syndrome)。在充滿挑戰的領域中,高成就者並非無能。他們只是正在經歷低於平均效應。





